欢迎您来到广州欧冶广告有限公司! 立即预约,上门量尺 中文 | EN
首页 项目案例业务范围关于我们服务咨询新闻资讯联系我们
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行业资讯 >

广州加强广告招牌规范化管理 融合城市风貌与商业需求

发布时间:2025-05-09


近年来,广州市针对户外广告招牌的管理与设计持续发力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升级与文化融合,探索城市公共空间视觉秩序与商业活力的平衡点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,广州在广告招牌治理中既注重消除安全隐患、规范市容环境,也着力保留城市特色、激发商业氛围,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“广州经验”。


政策先行安全与美观并重 2025年,广州市政府修订并发布《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明确广告招牌的设置标准。新规强调“分类管理”原则,将全市划分为严控区、控制区和一般区,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要求。例如,历史街区、旅游景区需优先匹配传统建筑风貌,而商业综合体、新兴商圈则可适度采用创新设计。


同时,管理办法强化安全责任。所有户外广告招牌需定期接受结构安全检测,对违规设置、材质不达标或存在脱落风险的招牌实施“零容忍”拆除。据统计,2025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排查广告招牌12.8万块,整改隐患点位超3000处。市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,新规实施后,因广告招牌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2%,市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

文化融合传统元素赋能现代设计 广州在广告招牌治理中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。以荔湾区骑楼街区为例,管理部门联合设计机构推出“一店一策”改造方案,引导商户使用岭南传统字体、灰塑、砖雕等元素,避免“千店一面”的同质化问题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则试点“灯光联动系统”,夜间通过动态光影技术将招牌与建筑轮廓结合,既保留历史感,又增添现代商业吸引力。


此外,广州鼓励非遗技艺与广告招牌结合。部分老字号店铺采用手工木刻招牌,搭配现代照明技术,形成新旧交融的视觉符号。有市民反馈“改造后的招牌不仅美观,还能让人感受到广府文化的传承。”


经济效应规范管理激活行业升级 广告招牌规范化管理对相关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。一方面,政策倒逼广告制作企业提升设计能力与材质标准,推动行业从“低端加工”向“创意服务”转型;另一方面,规范化改造释放出大量市场需求。数据显示,2025年广州户外广告设计、制作及维护行业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,同比增长15%,带动就业岗位超2万个。


不过,部分中小商户对改造成本存在顾虑。对此,广州多个行政区推出补贴政策,例如海珠区对符合标准的招牌改造项目提供最高30%的资金支持,天河区则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低息贷款,缓解商户压力。


技术创新智慧监管提升管理效率 为解决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的问题,广州率先引入“广告招牌智慧监管平台”。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,平台可自动识别违规设置的招牌并生成整改工单。同时,全市超90%的新设招牌采用“一牌一码”电子标识,市民扫码即可查看设置单位、安全检测记录等信息,形成社会共治模式。


在商业应用端,智能互动招牌逐渐普及。珠江新城某商圈试点“AI感知招牌”,可根据天气、人流量自动调整显示内容;部分餐饮店铺使用“气味联动招牌”,通过释放特定香味吸引顾客。此类技术既提升广告效能,也为城市增添科技感。


市民反馈与未来展望 对于广告招牌治理,市民意见呈现多元化。多数受访者支持规范化管理,认为“街道更整洁,安全隐患减少”;但也有声音呼吁保留市井气息,“老城区的烟火气不该被过度设计抹去”。专家建议,未来政策需进一步细化,例如在非主干道保留一定灵活性,允许个性化表达。


广州市城管部门表示,下一步将建立广告招牌设置“动态评估机制”,每两年对管理效果进行调研,并依据反馈调整政策。同时,计划成立跨领域专家委员会,吸纳建筑、文化、商业等专业人士参与决策,确保管理措施科学合理。


作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缩影,广州的广告招牌管理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。如何在规范秩序与释放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,仍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

上一篇: 广州规范户外广告招牌管理 融合传统与现代打造城市视觉新名片

下一篇: 广州招牌制作行业迎来规范化与智能化升级 助力城市形象提升

在线客服   x

咨询电话

 189 8890 3570

 189 8893 0469


扫码咨询


在线咨询


留言板

关闭
留言
回顶部